牛人 | 车可:越野赛道上的细节捕手



探险家小传

车可

 

中国探险协会会员

2016-2019UTMB环勃朗峰越野赛中国官方纪录片导演

2016-2017八百流沙极限赛官方纪录片导演

2017-2020崇礼168国际越野赛官方纪录片导演

2017-2019北京马拉松官方纪录片导演

2018-2020广州马拉松官方纪录片导演

深耕摄影20年

曾赴70多个国家参与项目拍摄





01
让更多的人了解越野跑



“1200w+播放,50w+点赞,1w+留言。”


2017年,一段中国女跑者马妍星在UTMB跑完100英里组别比赛冲线的短视频,在网络引发千万播放,短短几十秒,让很多从不知道越野跑的人了解到这项运动。


视频拍摄者正是车可,UTMB赛事官方摄影兼纪录片导演。


UTMB是阿尔卑斯山区每年一度的山地越野赛,赛道横跨欧洲法国、意大利、瑞士,绕勃朗峰一周。在越野跑赛事中,地位堪比“奥运会”,是众多马拉松运动员向往的世界顶级赛事。


车可用镜头将几个中国平凡小人物,怀着对奔跑最朴素的热爱,来致敬心中圣地的赤诚,展现在人们面前。让很多人明白,赛事不止有激烈的竞技,还有眼泪、伤痛以及普通人之间的互相守望与坚持。





5年后的今天,车可在UTMB期间拍摄的纪录片,仍有不少人在转发。


有一天,车可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心情低落的跑友,发了条动态,“晚上去喝酒,拿出车可的纪录片往桌上一放,看了一晚上,边喝酒边哭。”


朋友们的认可,也坚定了他想要在这个领域内拍出更好的作品。


从2002年拥有了人生第一台数码相机,扛起摄影设备的那刻起,车可跌宕起伏的摄影探险之旅便从未停息:


偷上西沙群岛被当作间谍,非洲露营被三头狮子围攻,在坦桑尼亚航拍因误会被5把ak47步枪怼着脑袋,在东非边境遭逮捕险些被判刑20年。


戳链接 ➤牛人 | 车可:被三只狮子包围、被非洲警察扣押,他豁出命拍了一部大片


最初,他迷恋旷野风光,后来慢慢发现,真正经得起时间洗礼,触碰人心的东西,始终需要在“人”的世界寻找。



车可逐渐将目光转向“人”,关注人身上的故事,同时也与各色各样的人,结下或深或浅的情谊。


有着越野圈“邢姥姥”尊称的邢如伶, 便是其中一位。车可跟拍了她两三年,见证了她个人许多有意义的瞬间。可是57岁的她参加“八百流沙”那次,车可没能亲临现场,这也成了他心头的遗憾。


他守在屏幕前,关注着邢姥姥的赛况,看着她冲线后泪洒现场,车可也躲在车里嚎啕大哭。




02
八百流沙路上的艰险与珍贵瞬间



2015年, “八百流沙”首届启动,这是中国最长越野赛事,每年在甘肃瓜州举办,800里不间断、自导航、自补给,穿越空旷的戈壁荒原。


主办方当时在全国广招影像志愿者,车可没多想,扛着一百六十多斤的行李设备,直奔瓜州莫贺延碛戈壁,自费。



戈壁的气候,变幻莫测,白天三十多度,晚上猛地降到零下十七度。赛事进行到一半,刚入秋的9月,竟下起鹅毛大雪。


“一脚踩下去,雪到了大腿根。泡方便面想加个鸡蛋,剥出来是个冰蛋。”


不仅如此,下雪的当晚,竟同时刮起沙尘暴,一夜只听见帐篷嗡嗡作响。车可早上起来一看,被子、手表全被沙子覆盖。


“我觉得沙再大一点,就把我活埋了。”车可说。


剥出的冰蛋△


一觉醒来帐篷内的黄沙△


除了恶劣的气候,“八百流沙”沿途地貌也极其凶险复杂,涵盖戈壁、盐碱地、沙地、峡谷、冰川、高山草甸等,这些对运动员和摄影师的体力、观察能力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。



没有受过任何体能训练的车可,可以5天不睡觉,不吃早饭,怕耽误日出,不吃晚饭,怕耽误日落。他说自己根本不感觉到累,不希望任何人把他从拍摄里面叫出来。



跟拍越野赛事,不能打扰比赛中的运动员,所以,能不能出好的作品,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成分。


“八百流沙”的片尾有一个镜头:荒原之上,一个奔跑的身影,从地平线上飞驰而过,背景正是刚刚升起的太阳。


镜头虽然只有几秒,但要集齐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并非易事。


一个晴朗的好天,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,在这日出的短暂几分钟之内,参赛的四五十人中,正好有一个从那经过。


这一切需要太多的巧合。


终于有一天,这个巧合来了。


眼看快日出,就在这时,一个运动员身影从帐篷里走了出来,人物在太阳和地平线中间,恰好三点一线,正是车可一直想要的画面,他赶紧跑到选手后面直追连拍。


拍了好多次,人物大小和太阳的角度比例始终不太理想。一番着急忙慌过后,车可又换上无人机继续尝试,最后“逼得”无人机直接炸机。


然而,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画面拍到了吧?”


后来,这成了车可最满意的一个镜头。





镜头中的跑者叫邢波。


那天他刚吃饱本来打算先走几步,直接开跑不太舒服。但是一出帐篷就看到车可追上来猛拍,便也不好意思停下来,只得继续跑,还努力表现出一副很精神的样子。


“你这无人机得飞了20分钟,把我累死了。”事后他向车可抱怨。


就这一段两个男人之间很小的插曲,多年后,成了各自人生中的宝贵瞬间。




03
没有脚本的细节捕手



有人好奇,拍什么火什么的车可,脚本里究竟都写了些什么?


看他的片子,你会发现,冠军或运动员冲线的那些荣耀时刻,仅仅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,更多的是赛道上那些不容易被察觉的人和事。


而这些,通常不在脚本里。


去年,在南京举办的马拉松奥运选拔赛,在快接近终点的跑道上,运动员杨乐一瘸一拐,踉踉跄跄地摔在了地上,膝盖流着血。


出于摄影者的本能反应,车可迅速拿出相机,对准杨乐拍特写,拍到了他跌跌撞撞,艰难挣扎着抵达终点线才倒下。


此时车可的脑子里莫名响起了张信哲的《信仰》,“我爱你,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。我爱你,是多么温暖多么勇敢的力量。”


他马上抱起电脑剪出这两句歌词作背景乐,配上刚刚的画面,发布在自己的非商用平台。视频发出后,立刻引发近千万播放,十多万点赞。



南京马拉松杨乐画面△


这样的故事,在车可的拍摄中发生过太多。他似乎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嗅觉,总能捕捉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。


拍摄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期间,车可突发奇想,让最后一名当了回主角。


选手明知赛事已结束,仍坚持走到终点。而令他没想到的是,终点居然还有人以冠军的礼遇在迎接他。他先是一脸难以置信,随后又有些不好意思。


车可特地为这个镜头加了行字幕:战胜自己,即是赢者。



此后车可采访过的跑者中,不少人都说自己是因为看了这个纪录片才来参赛的。


次年赛道,摄制组又遇到了这位选手。


 “我今年一定不能当最后一名,不能靠最后一名来博取同情。”对方笑着说。


这话又被车可放到了新一年的纪录片中。


也许,这就是他片子中无处不在的“人情味”,每年总有一些故事,未完待续。





04
越野跑,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



起初,车可对这些越野赛道上的人,不是很理解。


比如上文那场遭遇风雪加沙尘暴的赛事中,其实有好几位运动员也身陷险境。被誉为日本长跑之父的选手关家良一,就是在那次把腿冻坏了。另外还有两位被搜救回来的选手,他们睡了一觉后,隔天便要求复赛。


头天晚上快要被冻死的人,第二天又去挑战这条赛道。要知道这可是一场拿了冠军也没有奖金的比赛,并且还要自掏腰包交报名费,据说费用中包含尸体运送费。


这份毅力与挑战自我的精神,给车可的震撼极大。


选手中有的是行业精英,有的是成功企业家,他们放着城市里便捷舒适的日子不过,跑到这种环境恶劣,可能会受伤、会流血、会面临不可控危险的荒郊野外来奔跑,难道真的是自虐?



随着每年赛事跟拍,与运动员的接触日渐深入,车可终于明白:越野跑,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
跑者的想法很纯粹,走进山野,与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而已。将越野跑融入生活,在国外尤为明显。


在法国UTMB的终点,经常能看到整个家族包括爷爷、奶奶、儿子、女儿、孙女齐上阵,陪着参赛选手一起冲线。



亲友团会在每个补给站等候运动员,给他们准备补给,帮忙换衣服、袜子、鞋子。运动员一边跑,亲友团就一边坐着大巴轮换接力到各个补给站。



即便家人没到现场支持,也会通过主办方的电子大屏幕,留下一段为选手加油打气的话。有的运动员跑到一百多公里的时候,累得快虚脱,突然看到电子屏幕上家人的鼓励,瞬间痛哭流涕。


相比之下,在国内,越野跑跑者仍不被大众理解。


车可希望通过自己的纪录片影像,影响到一些人,帮助跑者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。


令人欣慰的是,近两年,已经可以看到,国内也开始有爸爸或妈妈带着孩子来到赛道终点迎接选手。


有人说,车可的镜头,记录的不仅是赛事,更是生活。


他的片子,不是一上来就让你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,它始终温情脉脉,让你的血液跟着画面逐渐升温,不知不觉泪流满面。


05


不同国家的跑者,眼神里有同样的光



今年举办的UTMB,视频直播里面特地放了一段为中国选手梁晶默哀的视频,梁晶是中国马拉松领域顶尖选手,在今年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中,因遭遇极端天气,不幸遇难。


此前,梁晶曾参加过UTMB。所以,UTMB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悼念他。


在车可看来,运动是一种无国界的精神,就越野跑这项运动来说,全球的跑者,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:眼睛里有光。


这束光让他们的眼神特别清澈,跟普通人不一样。


在越野赛道上,他们脱离了一切社会属性,抛开一切外界标签,彻底回归山野,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在山里玩耍的小孩,没有阶层,没有贫富,回到了最初的样子。


车可的很多片子里都有一个背影:选手挂个背包,两个杖拿手里,累的时候把杖搭在肩膀上,就这么走着,那种放荡不羁的感觉,特别像孙悟空。



车可片子的与众不同,或许就在于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那束光。


而这束光,总让人热泪盈眶。





上一篇 下一篇